
A-項目背景
近年來,塌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火災、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等事故災難頻繁發生,對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災害發生時,最急迫的就是保證搶險人員、裝備和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進入受災一線,然而由于道路損毀或狹窄,常常導致救災受阻,且災區人員疏散、傷病人員外送轉移較為困難,嚴重影響搶險救災的進度,因此重點發展高效、多功能、智能化道路應急搶通裝備是道路機械行業和安全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谶@一背景,急需開發一款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快速鋪設臨時道路施工設備,為搶險救災、開辟“生命通道”。
B-技術要求
設計要求:
1.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現場道路損毀、邊坡垮塌、橋梁損壞、隧洞坍塌,道路不通,且一時難以修復;
2.火災、礦山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等事故災難現場,因道路狹窄或不通,而導致搶險救援難以實施,急需快速鋪設臨時搶險道路。
設計要求:
突破現有施工設備的結構形式,進行全新整體構思、結構布局,創造性地開展一機多能、一體化、智能化的道路快速施工設備的概念設計,外觀設計具有創新性、前瞻性和美觀性,具有徐工家族化特征及辨識度。
性能要求:
該設備為自行式,動力來源于柴油機和其它新能源,可采用油電混合動力,整機應具有良好的機動性,滿足快速到達災害現場及適應全地形的需求,總體外形尺寸符合國家運輸標準,裸重小于30噸,附屬工作裝置及機具等重量小于10噸,行駛速度不小于5km/h,作業效率1000m³/h,道路密實度大于80%。
其它要求:該設備集多功能于一體的集成化、模塊化裝備。設計者應先了解道路施工材料、工藝和設備及災害現場環境和工況條件。該設備施工時,路基填平材料可就地取材,利用附件適當材料經簡單加工而成。
C-參考信息
1.現有道路施工設備、道路養護設備的外觀、結構、工作原理和施工作業視頻。
2.相關產品國家及行業標準。

A-項目背景
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于地震、塌方、泥石流等大型地質災害造成道路損毀阻斷或大型建筑物倒塌。為使救援車輛能快速到達現場并滿足多種救援工況需求,研究設計一款多功能地質災害搶險救援車,通過模塊化結構設計和快速切換裝置研究,使其集多種功能于一體并可快速高效切換,整車具有多功能模塊化、復雜場地適應化、高效實用化、操縱智能化的特征。
B-技術要求
基本要求:
1.整機外形尺寸、橋荷滿足國家對于道路行駛車輛法規標準,總質量≤20t。
2.底盤適應全地形地面行駛,最高車速>80km/h。
3.上裝具備但不限于牽引、剪切、鏟推、錘擊、抓舉、吊重、清障、破拆、探測、搜尋、照明等其中5項功能。
4.作業機具可實現智能快速高效切換,更換時間<1min。
模塊化:
實現模塊化結構設計,便于拆卸安裝,可適應遠距離低空投放后現場組裝使用。
智能化:
實現車輛智能化物聯網管理,如群機遠程管理、危險區域無人駕駛和遠程操作救援。
其它要求:該設備集多功能于一體的集成化、模塊化裝備。設計者應先了解道路施工材料、工藝和設備及災害現場環境和工況條件。該設備施工時,路基填平材料可就地取材,利用附件適當材料經簡單加工而成。
C-參考標準
1.GB/T 6572 《土方機械 液壓挖掘機 術語和商業規格》
2.GB/T 9139 《液壓挖掘機 技術條件》
3.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
4.GB 1589-2016《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
5.GB 7956.1-2014《消防車 第1部分:通用技術條件》
6.GB 7956.14-2015《消防車 第14部分:搶險救援消防車》